總體平穩走高-木材市場概括起來可謂南強北弱(2003-6-30)
|
按照以往規律,由于國內林業主產區采伐限額指標尚待落實,而木材銷售區特別是一些重大基建工程項目資金還未到位;傳統兩大節日造成的年初開工不足,加上南北林區都處于雨雪交加的惡劣氣候之中,木材生產運輸受到較大影響,造成一季度木材市場多處于清冷疲軟的狀態。但是今年國內經濟在一季度大幅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562億元, 同比增長高達9.9%,是1997年以來同期增長最快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牽動原材料(當然包括木材)的需求。所以從總體情況來看,國內木材市場今年一季度的發展趨勢是歷 年來最為活躍和富有生機的,在總體平穩走高的狀況下,南方與北方的林區與銷售區,東部與西部等區域也盡顯差異,概括起來,可謂南強北弱。
我國南方經濟發達省份較為集中,除了一些世界矚目的超大型基建項目(如三峽水庫的建設以及大規模移民、南水北調、上海世博會籌建等)以外,木材加工業、造紙、家具制造和城鎮住宅裝飾裝修等產業快速發展,對木材資源無一不構成巨大需求。例如,我國江蘇省原本屬于木材奇缺省份,全省也難找出一塊像樣的林木產區,但其木材加工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再如廣東省生產的家具銷售面覆蓋國內許多省市,還遠銷海外;又如僅華東地區城鎮住宅裝修裝飾所需木材總量,就相當于一個較小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中所需的全部木材。以上所述各例,今年一季度都保持著持續旺盛的態勢,因而可以說南方木材市場的確在我國屬主力消費地區。從南方林木產區情況來看,雖然一季度氣候情況與往年無二,但由于普遍抓得緊、抓得早,新材下山較往年既快又多,供應較為及時。以閩、桂為例,今年大徑松、杉原木十分暢銷,供不應求。其主要出路:一是廣東省需求量大,木材出省銷售;二是紙廠急需;三是林區木材加工,提高木材附加值已成氣候。一季度以來,就連桉木價格也在飛漲,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木片出口及旋切加工用料增加。
相比之下,我國北方地區,無論是產區或是銷售區較南方都顯得較弱。從銷售區來說,主要原因是經濟實力及發展速度;從產區來說,“ 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后,東北四大國有林區木材資源大量減少,而且受到俄羅斯遠東地區洋材大舉南下的擠占,銷勢受到極大影響。但還是有幾大亮點:一是東北林區的綏芬河、滿洲里依靠地理優勢,進口俄羅斯木材加工后轉出口受到國家的重視與扶持,從而加強了東北林區企業與俄方的合作,并為將經濟發展推上一個新臺階奠定了基礎。一季度其木材進口與加工勢頭猛進,消化加快,銷路增加。二是北京、天津、秦皇島以及青島等與奧運相關的城市和體育場館建設對木材構成強勢需求。三是南水北調工程帶動中原木材市場行情走旺。
必須看到的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到今年一季度,國內木材市場的熱點出現了明顯的由東部地區向西部轉移的趨勢。當然,首要原因是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結果;再者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在建;還有就是西部省份多屬大江大河源頭,屬“天保”工程重點地區,木材資源供應偏緊。供不應求,木材市場行情自然就看好。(張連存)產經網-消費日報
|
|
|
|